近日
《向湾而行 全南势正劲》专版稿件
在《赣南日报》刊发
稿件报道了
我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锚定“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
大力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
着力打造“四地”
加快建设“四区”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全南篇章”
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精美的全南县城。
借政策东风,创融湾佳绩。全南县先后获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连续12年获评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稳居全省前三,3次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连续5年获评全市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连续4年获评全省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先进县,获评全省首批美丽宜居试点县和先行县……
全南,势正劲。
新材料产业蒸蒸日上。
电子信息产业风生水起。
同样令人振奋的还有智能装备制造,正成为全南电子信息产业的新优势。近期,总投资10亿元的威航自动化设备从签约到开工建设用时仅43天,成为业内佳话,这是全南开辟智能装备制造新赛道的鲜活案例。仅一年时间,该县先后引进秦锐科技、虔州精密、全磊数控、台正智能、芯和科技、威航智能等专业从事智能终端设备的企业,形成了有机加工、钣金、喷涂、大理石底座、光机生产等配套产业链,初步形成了从精密组件到智能装备整机制造的产业群。目前,该县规上电子信息企业44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5.8%,今年1月至5月实现营收16.3亿元,同比增长6.2%。
风力发电美不胜收。
在龙门工业新区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塔吊林立,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冒着炎炎烈日,加紧实施道路、水系、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这只是全南加快园区提档升级、做优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搭建平台,筑巢引凤。该县大力推进标准厂房七期、龙门工业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三个平台建设,打造园区建设“硬环境”,让企业直接“拎包入驻”;加快推进路网交通、水电管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类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有效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深入推进“产学研用”园区满园扩园,推动与江西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创新平台和基地。
国家级经开区全南园区筑巢引凤。
企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一流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全南落细落实惠企政策,积极开展入企走访、政企圆桌会议等活动,用心解决企业在用地、用工、政策兑现等方面的问题,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开展项目“专班”服务,建立一个招商项目、一名挂点领导、一个领办单位、一套人马、一抓到底“五个一”服务机制,为入驻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紧扣“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目标,打响“全速办”营商品牌,开展“四减一优化”专项行动,企业开办实现“1个环节、1个窗口、只跑1次、0.5天”,打造比肩大湾区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全南先后引进项目27个,总投资240亿元,其中“5020”项目4个。
高山有机蔬菜俏销大湾区。
龙源坝一批批翠绿鲜嫩的有机蔬菜出产上市,金龙镇的烧斗葡萄、城厢镇的水果玉米、社迳的百香果挂满枝头,陂头的荷花竞相绽放,大吉山的甲鱼、中寨的肉鸽、龙下的鳗鱼等也赶着抢“鲜”亮相……盛夏时节,全南各地的丰收图景令人欣喜。
为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农副产品直供地,全南立足自身优势,全面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品质农业、品牌农业加速发展。建成6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有机产品46个、绿色产品5个;建成富硒产业发展区5处21个基地,完成富硒农产品认证33个。
铺展秀美乡村画卷。
作为国家高山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全南蔬菜产业种销两旺,播种面积常年在12万亩以上。为精心种好“这棵菜”,该县加大对自然之星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壮大,专注“高山有机”蔬菜,从全市蔬菜产业中脱颖而出。目前,自然之星辐射带动金龙、龙源坝、社迳、中寨等乡镇发展有机蔬菜基地5000亩,依托智慧监管平台,对蔬菜基地产品进行线上线下“一品一码”管理,全过程智能监控,实现了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产销信息可查询和供求无缝对接。同时,通过“公司+村集体”“示范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联村带农,做到示范一片、带动一片、辐射一片,带动全县2000多户农户参与蔬菜产业发展,户均年增收3万多元。
在销往大湾区的优质农产品里,全南现代牧业供港生猪数量占全省一半,被认定为全省首批3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之一。该县还着力培育现代牧业、金丰牧业、金苒肉鸽等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开发生产预制菜,实现畜牧产业向标准化、现代化、生态化和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持续扩大特色优质农产品在大湾区的市场份额。现代化冷链物流园的建成,有效补齐全南冷链物流短板,可实现每年24万吨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的周转运营,为“全南味道”全面走出去打通“最后一公里”。
唯有攀登,方能向上。
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大街小巷干净整洁、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农贸市场提质升级、“口袋公园”展露新颜、路边车辆停放有序、斑马线前文明礼让……放眼全南,自今年4月“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县”(下称“创文巩卫”)“集结号”吹响以来,一幅幅和谐文明画卷正徐徐展开。
以“创文巩卫”工作为抓手,全南始终把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贯穿创建工作全过程,坚持城乡一体、统筹联动,加强城乡功能衔接互补、资源均衡配置、建设统筹推进,打造媲美大湾区的人居环境。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全南把城市常态化管理、城乡一体化发展、乡风文明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工作有机结合,做到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城乡环境同步治理、城乡创建活动同步开展、城乡群众同步教育,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触手可及。完善桃江新区功能布局,加快推进雅溪路至工业大道等“断头路”建设,全域旅游交通服务中心即将投入使用。老公安局周边395户老旧小区有序推进,新增公共停车位200个。通过改建,县文化馆、县科技馆环境脱胎换骨,文化服务功能得到根本提升。
精细管理提升城乡品质。全南用好“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实现“问题上报、通报下发、整改反馈、数据统计”的全流程大数据整合,构建起文明城市管理“智慧大脑”。巩固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扎实推进美丽乡镇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大力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完成1个美丽宜居示范乡镇、9个示范村庄、60个以上新农村建设点、1200户美丽示范庭院建设,推动乡村环境从基础整治向品质提升迈进、村庄建设向村庄经营转变。
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提升攻坚战,全南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森林覆盖率达83.39%,林地199万亩,空气优良率99.4%,水质常年在Ⅱ类以上,“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实至名归。
教育设施共建共享。
走进全南首家零工市场,大厅宽敞明亮、休息区舒适温馨,滚动式发布企业招聘信息的LED显示屏前人头攒动,精准推送的送岗服务让数量庞大的零散务工人员有了新体验。这是全南创新就业举措、增进民生福祉的缩影。
全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融湾发展成果惠及群众,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聚焦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问题,全南持续推进新(改、扩)建城乡学校,完成燕园实验中学、职业技术学校改(扩)建,新增学位1830个;加快城区配套幼儿园等项目建设,第四公办幼儿园今年秋季即将开园,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疾控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加快推进人民医院康复大楼、收治病区建设,柔性引进30名广东及省、市三甲医院各类医学博士专家长期坐诊、带教;建立3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实施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打破市场和求职者之间的信息壁垒,设立1个零工市场、9个乡镇零工驿站,多渠道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灵活就业和保障重点群体就业。
为幸福“加码”,为爱“减负”。全南以“低彩礼、零彩礼、不收礼”婚俗改革为切入点,破立并举、标本兼治,涵养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推动婚俗改革“试点”成“示范”。如今,“低彩礼”“零彩礼”婚事在全南占比超过七成。
“一江两岸”全线贯通。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