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坚持党建引领
持续完善网格运行管理机制
推动资源集聚在网格
问题解决在网格
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从“大水漫灌”“一把抓”
转变为“精准滴灌”“精耕细作”
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2022年度
我县公众安全感测评位列
江西省第二、赣州市第一
连续12年获评江西省信访工作“三无”县
“原来党建、综治、城管、应急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的网格,没有实现共享。县里把各类网格多网合一,优化整合后,现在社区开展‘创文巩卫’等多部门联合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县城市社区党工委书记卞恒东说道。
针对基层工作多网并立,各部门各自为政的问题,我县立足“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资源配置最优”原则,将城区优化整合成43个基层治理网格,对园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等特殊区域,根据商户、楼栋的分布实际划定专属网格。
我县构建“城市社区党工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小组+在职社区党员”四级组织体系,将党组织建在网格上,由社区骨干党员担任党小组长,推动形成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四方共治体系。同时,加强与综合治理、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卫生环境等部门沟通配合,整合各单位管理职能,将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最末端。
此外,我县出台《专职网格员招聘方案》,将专职网格员纳入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组建“一网一员、专人专事”的网格队伍,从网格党员中选聘43名党员“管家”,收集上报社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有事就找管家”已经在居民中达成共识。县城第六网格管家李护明说:“自从担任管家以来,每天都要到社区巡查,解决问题、调解邻里纠纷,基本上做到了网格事网格办。”
走进寿梅路社区,原来坑洼不平的道路已经铺上沥青,垃圾成堆现象也得到集中处理。社区居民邓女士说:“原来坏了好几年的路灯,社区通过专项资金渠道,全部更换并有人定期维护,我们晚上出门遛弯更放心了。” 打通基层治理堵点,多元共治是关键。我县坚持“网格区域在哪里,结对共建到哪里”,整合全县121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与43个网格开展挂点联系,并从社区网格单位中择优选择5家县直单位与社区签订结对共建协议,落实“三清单一协议”制度,按照结对共建单位每年不少于1万元、网格单位每年不少于3000元的标准提供经费资助,切实为社区和网格解决实际问题。今年以来,我县解决城市治理难题223个,落实共建经费121.2万元。 依托在职党员“双报到”信息化平台,实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积分管理办法,推动全县2188名在职党员在网格亮身份、领任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782人次。 不仅如此,快递骑手、外卖小哥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也纷纷加入社区联动治理。我县充分发挥快递外卖等从业人员门清、人熟、覆盖广的优势,引导新就业群体兼任城市监督员、网格员,吸引300余名新就业群体到社区“报到”,积极参与隐患排查、环境整治等工作,成为基层治理的“流动哨兵”。 从“边上看”变为“大家干”,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人翁意识被激发。全南籍在读大学生李钰亭说:“每次看到志愿者在社区服务,我都深受感染,自己也想为大家做点什么。”受到鼓舞的她带动朋友利用寒暑假时间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她编排的暑期“防溺水”手势舞,起到了寓教于乐的宣传效果。
近期,滨江社区党总支书记廖红英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她所在的社区是全南县城的商业核心区,沿街商户众多,餐饮下水和居民生活污水共用管道,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堵上一次。 今年6月,通过“社区‘吹哨’、部门‘应哨’”工作机制,城管、消防、市政等多部门联动,实施排污管网整改提升工程,这一困扰社区居民多年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哨子不仅要吹得响,还要吹得好。我县将指挥调度的“哨子”给到社区,按照“一哨、一函、一台账、一反馈”的工作机制,实现“问题采集——事件办理——办结反馈”闭环管理,由挂点联系网格的县领导协调督促解决。今年累计收集问题321个,“吹哨”102次,办结率达99.02%,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网内事网内办”。 与此同时,我县创建了6个“好商量”协商议事室、成立社区“老司法工作室”,通过定期召开协商议事会,免费上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矛盾调解等服务,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我县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7起,调处成功率达100%,解决基础设施破损、停车难、建筑垃圾乱堆乱放等民生实事217件,其中针对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新建了17个停车场,新增了1600余个停车位。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