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江西南大门”的全南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6家,2022年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一年增长9.1%,增速列赣州市第四位;2022年,该县工业园区实现营业收入101.80亿元,工业增加值、营收、利润等指标增速分别在全省开发区排名第13名、第9名和第15名,经济发展保持向上向好态势。
作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沿阵地,全南大力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推动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为主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发展,助推工业经济迈向新高度。
工业新区平地起,为集聚产业提供重要平台
近日,走进距离县城5公里的龙门工业新区,只见塔吊林立,工程车来回穿梭,宽阔整洁的道路四通八达;重大项目加速推进,标准厂房拔地而起……一个规模宏大的工业新区呼之欲出。
然而,就在一年半前,这里还只是一个因为大多数村民搬迁进城而空置的村落。
随着产业的迅速发展,工业项目用地不足、园区承载能力薄弱的问题日益显现。如何破解?2021年12月,该县集聚优势资源,启动建设用地面积达万亩的龙门工业新区,一期用地5000亩,以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为定位,重点培育新材料产业集约发展。
在盛和(全南)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300吨稀土氧化物工程项目(一期)现场,施工人员正紧张有序地作业。“龙门工业新区提供了约180亩土地,解决了项目发展用地难题。项目达产后,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税收1.2亿元。”该项目负责人高兴地说。
大手笔的投入,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如今,随着盛和新材料、国威锆铪、宝铭新能源等优质企业纷纷入驻龙门工业新区,为全南工业崛起增添了强劲动能。(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选好赛道,打造百亿元级产业集群
走进全南县电子信息产业园,江西络鑫科技有限公司跃然眼前,该企业是业内细分领域全链式的领军企业,2022年实现营收3.73亿元,入选赣州市“映山红金种子企业”。“公司把总部整体迁至全南,是看中这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光电显示产业链。”该公司董事长吴志波说。
全南聚焦电子信息、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打造百亿元级产业集群。在电子信息产业布局方面,抢抓智能装备发展机遇,仅一年时间,推动秦锐、全磊精密、台正科技等一批企业“组链成群”,形成产业上下游供需对接、联动发展格局。此外,引进络鑫、华派等一批延链补链项目,形成了完整的光电显示产业集群。目前,全县电子信息企业达100余家。今年上半年,规上电子信息企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0.1%。
抢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风口,做精做特新材料产业。该县重点在稀土锆铪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等产业细分领域谋发展,形成了以赣锋锂业等大项目为龙头,以瑞隆科技、盛全新能源等企业为主体的新能源电池完整产业链条。
随着产业链不断延展,两个百亿元级产业的集聚效应正在凸显。上半年,该县新增入规工业企业9家,赣锋再生资源、桢田科技、贵航新能源等6家企业产值大幅提升,拉动工业总产值增长14.4%。
速度令人瞩目,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深圳劲音实业有限公司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项目,总投资5亿元,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5天时间,创下签约到开工的最快纪录。”全南县商务局局长饶利民说。
全南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离不开一流的软硬件环境,彰显的是管理者的格局和站位。
招商引资与时间赛跑。该县坚持项目为王,组建18支招商队伍,分别由县领导带队,今年上半年,全县共外出招商358次,县领导带队外出招商96次,引进项目19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20亿元项目1个。
营商环境也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优势凸显。该县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最快2小时内办结,实现45项事项“无感审批”;惠企政策加速兑现,为147家企业快速兑现2056.57万元。
钟慧燕 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美春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