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新闻网讯 王静 李恢明报道:“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4月27日,春意盎然的全南县梅子山公园传来阵阵声,伴着清脆的鸟鸣传向山间。连日来,歌声响彻的梅子山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围观。
如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蓬勃开展,围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全南县文联充分发挥文艺特长,建立“六有”制度,开展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六有”制度即每天有文艺节目排练表演,每周有中华经典诵读,每旬有红歌小合唱,每月有理论和文艺知识讲座,每半年有主题演讲比赛,年终有文明实践活动总结表彰。通过广泛宣传思想政策、传递文明风尚,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文艺爱好者在练唱革命传统歌曲。
文艺汇演送下乡、举办诗画摄影展、电影展播入乡村……在如期提供文艺服务的过程中,全南县立足群众需求与生活实际,开展“对口订餐”的文艺惠民活动。每到春节前夕,全南县书法家协会与摄影家协会忙着书写春联、拍摄“全家福”,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群众送上温馨的新春祝福;疫情期间,一首首振奋人心的诗歌、一幅幅寄情于景的画作、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散文,凝聚了全民抗击疫情的精神合力。
“咱们筠竹村,人好民风淳,立村规民约,正风俗德品,仁义礼智信,做人之根本……”近日,在全南县中寨乡筠竹村,村民正通过乡村喇叭,收听剧团编排的文明诗歌,引得不少村民跟着学唱。在日积月累的节目编排中,全南文艺工作者持续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方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在开展文艺活动的同时,该县巧妙融入乡风文明、扫黑除恶、扶德扶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宣传内容,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领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自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来,全南县坚持“六有”制度,汇聚100余名文化骨干人才,组建16支专业文化志愿服务队,开展200余场文艺惠民活动,充分利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