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型”政府建设监督员监督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专报
为切实做好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全力打响“全速办”营商品牌。9月5-6日,县政府督查室组织县发改委等单位,并邀请部分县“五型”政府监督员组成3个督查小组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县行政审批局、县住建局、县人社局等行业单位对《全南县优化营商环境评价报告(第一次)》所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并深入县行政服务中心以及络鑫、圣昌、合隆等企业对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2年全南县优化营商环境评价报告(第一次)》共指出问题19个,涉及具体整改任务64小项,绝大部分问题均能够迅速组织落实整改,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部分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需省市推动整改的事项正在有序推进整改中(详见附件1)。同时,督查组共对15名办事群众、14名企业负责人、5名退休老干部进行了访谈,收集了对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评价以及改进的意见建议,反馈我县营商环境情况较好,政务服务大厅环境好、办事效率高、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好,总体评价均较为满意。(详见附件2)
二、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我县能够深入贯彻国家、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政策举措,营商环境得到大幅改善。但是,在督查、走访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2022年全南县优化营商环境评价报告(第一次)》反馈问题整改方面
一是主动作为待加强,整改落实不扎实。部分单位虽然能对批示精神进行积极的整改,但是仍然存在按部就班、被动整改的现象。如,县法院在第三方评价前法定期限内结案率为97.34%,排名列全市第16位,现场督查时发现1-8月法定期限内结案率为97.8%,排名却列全市第17位,虽结案率有所提升,但全市排名不升反降;县金融服务中心针对重点产业发展的金融产业开发产品仍然较少。
二是数据壁垒未打通,信息数据不联通。虽大多数数据已实现互通共享,但仍有部分数据因各种原因导致“数据壁垒”问题的存在。如,不动产信息仍未实现共享,导致电力系统仍未与“不动产+过户”流程系统完全贯通;赣服通目前仍无法联通天然气缴费系统,用户只能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天然气缴费等业务。
三是部门联动不主动,服务意识不够强。营商环境涉及企业设立、运营、发展、退出等多个方面,有基础设施建设、审批服务、产业政策审核、扶持资金支持、政府执法监管等多个领域,需要发改、市监、税务、金融、财政、环保、应急、住建、自然资源等多部门牵头服务推动。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少数职能部门内部环节多、资料繁琐、办事效率不高等现象,很容易出现职能部门执行不力而推动不够的问题。如市监局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行动,其他相关部门单位同时参与行动较少。
(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面
一是工作推进动力明显不足。优化营商环境覆盖面广,涉及到各个领域,一些部门和同志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主动服务意识不够,强调客观原因多,主动破解难题少,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截至目前,仍有较多政企圆桌会议反馈问题未解决到位(两次会议共反映问题67起,未解决问题17起),如,络鑫在第一次政企圆桌会议上提出新建厂房未完成验收的问题,时过近7个月,目前仍处于正在验收阶段。
二是园区配套设施有待完善。园区环境是吸引项目落地的主要条件之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将进一步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在此次企业走访中,共有圣昌、桢田、络鑫、铭鑫荣、盛全5家企业反映了我县存在园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餐饮、商超、运动设施、充电桩、停车场等方面,有行之成、盛全2家企业反映了用水困难的问题,同时,铭鑫荣还反映园区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园区内仍有较多监控盲区。
三是产业链配套企业不齐全。产业链发展有利于企业创新氛围的形成,有利于降低企业发展成本,有利于打造“区位”品牌。在此次企业走访中,共有行之成、圣昌、络鑫、骏捷、群英达5家企业反映了我县存在产业链配套企业不齐全的问题,企业大部分原材料仍需到外地进行采购,加之受疫情影响,运输成本大大增加,原材料供应存在一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企业负担,影响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四是惠企政策兑现有所难度。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为加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家、省、市、县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振兴实体经济、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加速转型升级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但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的影响,全县财政收入下降,支出主要用于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兑现惠企政策难度加大,此次共有圣昌、桢田、英创3家企业反映了此类问题。
五是招工留工工作推进困难。我县劳动力外流严重,本地员工年龄普遍偏大,专业技术工人较少、人才匮乏,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留工难”的问题,尤其是研发人员、技术工难以引进且难以留住,随着我县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企业“招工难、留工难”问题日益凸显,正成为企业在我县安家落户投入生产后的又一大“心病”,共有圣昌、络鑫等8家企业反映了此类问题。
六是政务服务工作仍需改进。如,某群众办理驾驶证换证业务时,前往交管大队时告知有违章记录,需到政务服务中心进行处理,但是在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查询并无违章情况,经核实为系统未刷新导致;某群众办理社保业务时,由于本身不熟悉流程,导致该群众跑了多个部门,最终在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才办理好业务。又如,有的企业反映我县社保、税务的票据提供较迟,对企业产生一定影响。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工作。各责任单位要以抓好问题整改为切入点,坚持把“改”字贯穿始终,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逐一研究、逐项分析,落实落细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把《2022年全南县优化营商环境评价报告(第一次)》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真正抓牢抓实抓出成效,做到可以整改的立行立改,有要求整改的有序推进,暂时无法整改的持续关注。
(二)稳步提升政务服务工作。以政务服务便利化为核心,树牢“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围绕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堵点、梗阻和瓶颈问题,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最大程度便企利民,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不断优化全县政务服务办事体系,完善系统信息共享功能,强化业务人员培训,避免“多头跑”“多次跑”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打造园区商业综合体,逐步完善充电桩、运动设施、停车场等生活配套建设,根据实际需求,积极引进金融、零售、物流快递等便民服务企业入驻,进一步优化园区生活、工作环境,提升园区配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园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备,配套功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吸引八方“凤凰”到全南发展。
(四)切实加强政企沟通力度。畅通企业诉求表达渠道,用好用实政企圆桌会议制度,各安商扶商责任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主动对接服务企业,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及时分析研判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找到并破解企业发展的“梗阻点”,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开展“送政策上门”活动,点对点将有关政策推送到企业,切实解决政策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要加强与本地民营企业的沟通交流,结合我县产业发展方向及特征,通过订单化教学、不定期实训、民企专家入校授课等方式,密切学生与企业关系,加强学生对本地企业的认可度,提前培养就业意向。同时,要持续加强与赣南师范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力度,从学校、企业需求出发,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六)持续提升项目招引质效。要紧盯我县电子信息、新材料“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围绕电子元件、光电显示、智能制造、稀土新材料等新兴主导产业以及我县企业发展需求,明确重点招引方向,采用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积极引进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配套企业,推进产业链群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强我县企业发展活力,以优质项目的招引为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