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 > 重点领域 > 农村宅基地制度试点改革 > 工作进展

“宅改+农房整治”绘就乡村新风貌——金龙镇探索宅改+农房整治”经验做法

访问量:

金龙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规范管理以下简称“宅改”的决策部署,自宅改工作开展以来,结合实际探索了保障主体权益突出问题整改实现显著变化”的宅改工作思路,在+农房整治”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一、保障主体权益

“房不漏户、户不漏房”为原则,深入走访,配合宅改第三方技术单位完成调查摸底工作。宅改推进过程中,村民理事会全面介入、村民全程参与,做到群众事群众议。坚持宅改惠民原则,明确工作方法,制定任务清单,实现宅改效益全民共享。

二、突出问题整治

探索功能融合,空闲土地活力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宅基地和农民房屋闲置多,部分房屋逐渐变为危旧“空心房”、闲置老旧房屋,这类房屋即占用土地资源,又存在安全隐患。在宅改过程中,金龙镇加强对危旧“空心房”、闲置老旧房屋的识别、管理和处置。结合各村实际,探索闲置宅基地多元化使用。东风村田螺岗组实现整组拆除重建,共拆除19栋133间6000平方米的土坯房,拆除砖房4栋、拆除旱厕12间,平整土地15余亩。并在多次召开户主会,征求群众意见的情况下,整合宅基地资源,由理事会牵头筹资170余万元,新建一栋村民活动室供村民使用;树垇村禾子背组发动利用8栋闲置农房发展山水宾馆、清雅轩、清风小筑等民宿3处和青水农庄、景龙农庄、阿明农庄、阿胜农庄、宜泉山庄等餐饮5处,提高闲置农房使用率,增加村民收入。

农房风貌整治,村容村貌亮新颜。农村房屋赤膊墙不仅影响了农民居住环境,还存在结构不牢固、防火性能差等问题。金龙镇以宅改工作为契机,将赤膊墙整治与乡村建筑风貌管控协同推进。来龙村来龙围组共规划新建51栋农房,房屋建成后有37栋农房外墙长期裸露。2022年底以来,镇村干部发动群众开展赤膊墙整治,按照赣南客家建筑风貌对裸露墙体进行粉刷,粉刷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树垇村禾子背组地处天龙山景区“大门口”,为积极推动景村融合,根据景区的文化特点,并充分考虑景区的整体规划,该组38栋农房全部进行房屋外立面改造,使建筑风格与景区相协调,提升景区整体的一致性和美观度。对赤膊墙进行改造或拆除,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房屋结构安全和消防防护性能。

留住乡愁记忆,摒除陋习展新风。老祖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祭祀祖先、凝聚乡亲情感和传承家族文化的场所。老祖堂的修缮不仅仅是保护和恢复老祖堂建筑的原貌和历史价值,更是维护乡村文化的连续性和传承性。树垇村三卡滩组将老祖堂修缮打造成一座诚信堂,同时也用作于树坳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诚信堂外面的是诚信的古今文化展示墙,左边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里的名言警句,用于教化群众,右边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体现,用于教化提醒党员干部。堂内墙上也是用非常接地气的词句来教化引导群众,比如这里人不信不立,业不信不兴。

三、实现显著变化

基层治理得到强化。加强党的建设,锻造一个坚强有力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基层党建质量过硬行动推动“宅改”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形成了“党委推动、支部带动、党员先动、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宅改前的部分村组存在道路不通,出行不便,属于典型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通过宅改,道路、广场等基础设施有地可建,改善村组交通现状,建设休闲、健身场所,提升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和居住条件,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居住环境得到提升。合理的村庄规划,打破村庄原貌,科学安排土地用途,既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又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同时保护村庄传统建筑。实现了从脏、乱、差向清爽、干净、整洁的转变。让村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乡风民风更加文明和谐。


来龙村来龙围宅改后小广场


树垇村宅改后闲置房屋盘活利用--阿胜农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