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 > 重点领域 > 农村宅基地制度试点改革 > 工作进展

全南县中寨乡:以“宅改”之笔描绘乡村新图景

访问量:

中寨乡,史称“膏胰之地、鱼米之乡”,因其位于交通中枢而得名,地处全南县西南部,乡政府驻地距离县城18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96个村小组,人口1.55万,国土面积9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万亩,林地面积12.1万亩。

一、建章立制,探索宜居模式

为确保宅改工作方向不偏、工作有序,中寨乡认真研究,建立健全宅改工作推进机制。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乡长担任双组长的宅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中寨乡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规范管理行动方案》《中寨乡关于农村宅基地资格权认定指导办法》《中寨乡宅改理事会职责》等文件,通过这些制度的制定,明确宅改理事会成员职责,发挥村民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宅改中最关键的资格权认定有章可循。完善宅基地集体所有权行使机制,发挥理事会作用,明确职责,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制定宅基地集体所有权行使机制,宅基地资格权认定办法、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宅基地收益分配机制等相关制度。健全示范带动机制,依托省道X344地理优势,结合美丽宜居示范点建设,打造成“宅改+宜居宜业”的特色。

二、群众参与,营造宜居氛围

将宅改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引导村民自主拆除无保留价值房屋、闲置破旧空心房。通过召开工作动员会、现场推进会、户主会、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以及上门入户等形式,强化宣传引导,统一干部群众思想认识,防止误解和偏差,赢得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在试点村范围内广泛宣传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目的意义、政策措施,大力营造改革氛围,确保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规范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始终坚持村民事村民办,激发群众参与改革的内生动力。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选举组织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办事公道的村、组干部,老同志,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人员组成试点村宅改理事会。形成党员、乡贤、村干部、村小组长、理事会成员协同配合带头做事的工作方式,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拆除自家房屋、带头做通亲属工作、带头为村里做公益事业,带头做实工作

三、合理规划,打造宜居乡村

推进两个宅改示范点建设的同时,还增加了黄竹龙村马屋宅改示范点,目前三个示范点均已完成:张贴户籍信息牌、建房信息公示牌、宅基地信息牌、宅改政策宣传牌,总结了各示范点先进做法,加强建房巡查监管。对于“空心房”拆除后的5000余平方米空地科学规划,预留宅基地2040平方米,预留菜园410平方米,建设停车场835平方米,建设休闲广场940平方米,全面提升道路基础设施,设计打造环村组路,农户积极响应,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土地,新建环村组道路2320平方米,拓宽环村组道路4257平方米,同时促进产业提升现形成了蔬菜大棚、油茶基地、杨梅基地、脐橙果园、水产养殖、家禽养殖、水稻种植等产业集群。

四、环境整治,绘就宜居风貌

结合空心房拆除工作,及时组织人力、车辆等对拆除后的场地进行平整,协助农户对拆除的区域进行整治,将拆除垃圾进行清运、杂物摆放整齐,确保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从影响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入手,聚焦“四旁四荒地”等重点区域整治公共区域违占乱用、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河沟污染等问题,打造清洁环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点上美向处处美、全域美转变。同时,村干部将空闲宅基地根据不同情况分门别类,逐户做足工作,鼓励村民自发自愿清理退。借助宅改机遇,开展“村上闲置集体资产盘活、农户闲置宅基地盘活”工作,进一步两闲盘活利用,释放村庄国土空间和发展活力。例如在中寨乡筠竹村,利用腾退后的宅基地修建了公共休闲广场、停车场、菜园、道路等基础设施。乡村干部积极谋划,征求群众意见,整合产业优势,全面盘活“沉睡”的闲置资源,如今,一幅幅院净、景美、人和的美好画卷在各村均有呈现,村内的“旮旯地”变“聚宝盆”,“闲置地“小菜园”、“方寸地”“小花园”,形成了“户有景、组有画,村有好风光”的乡村新图景,利用宅改契机全方位打造“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