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部门公开信息>县民政局>信息公开年度报告>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全南县民政局“十三五”信息化规划

访问量:

全南县民政局“十三五”信息化规划

为进一步提高民政信息化水平,科学推动“十三五”时期全县民政信息化建设,根据县省、市民政部门相关信息化规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省、市民政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民政,以强化民政公共服务为宗旨,以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为重点,以民政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开发利用和业务协同办公为突破点,不断提高民政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全面提高民政服务管理能力,为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提供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民政,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民政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公平公正,加强民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服务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大局。

2.突出应用,强化服务。从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求出发,把信息化应用成果作为衡量民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准, 不断完善民政公共服务系统,为人民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层次多样、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务。

3.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综合分析民政业务之间的内在关联,加快民政业务之间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开发、资源共享、协同办公总体思路,建设全县民政业务应用系统。

4.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在“数字民政”总体规划架构下,全县“一盘棋”,按照先急后缓、务求实效、分步实施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建设全县民政信息化基础设施,积极应用全县民政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民政公共服务平和居民家庭状况核对系统,实现全县民政业务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的提升。

三、目标任务

在“数字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软件开发应用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建成三位一体的民政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民政公共服务平台和居民家庭状况核对系统。全县民政综合业务管理平台通过从源头上(城市在社区、农村在乡镇)采集数据,在业务过程中生产数据,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实现业务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全县民政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整合民政网站、呼叫中心、社区服务等各类资源,利用移动网络、智能终端和各种技术手段,推行电子政务,实现网上办事和交流互动,建立高效、便民、公开、透明的电子民政。

(一)建设全县民政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数字民政系统)

全县民政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涵盖全部民政业务,通过民政业务基础数据库,实现各业务之间的关联,满足业务操作流程和基础数据采集需要,逐步实现与同级相关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与交换。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协同办公、统一开发、五级应用原则,平台软件由省厅开发,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应用。主要包括12个管理系统:

1. 社会救助管理系统: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业务管理系统:通过实行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网上申请、受理、审核和审批,提高业务工作办理效率,加强低保业务数据动态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2.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通过建立信息核对和共享机制,实现对低收入家庭的车辆、纳税、存款、住房及住房公积金等信息的核查,为民政部门实施社会救助和政府相关部门实施住房、教育等专项救助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救助对象准确核定、救助资源公平分配,有效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3.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系统:通过建立医疗救助与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同步结算的信息平台,实现医疗救助即时结算和数据科学统计分析。

4. 自然灾害三级(省市县)应急救助指挥系统:有效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和完善全县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指挥体系,创新工作机制,确保受灾地区灾情信息准确,有效提升全县灾害应急救助指挥能力,提升应对重特大突发性自然灾害能力。

5. 优抚管理系统:建设优抚对象、优抚事业单位数据库和优抚对象电子档案库,建立规范高效的优抚业务审批运行机制,实现优抚业务网上办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确保优待抚恤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切实维护好保障好优抚对象合法权益。

6. 社会组织管理系统:建设全县统一的社会组织法人库,实现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的设立、变更、注销、年检和执法等网上办理,实现各类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公开办事指南、办理时限和审批结果等事项,推行承诺服务,扩大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的透明度,为加强社会组织的规范化管理提供有效手段。

7. 婚姻登记管理系统:建设全县公民婚姻状况数据库,推动婚姻信息的合理谨慎使用。积极推动婚姻登记信息与有关部门间信息共享工作,制定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与婚姻登记信息查询利用管理办法。建立婚姻管理数据库,加强对婚姻登记机关、婚姻登记员、颁证员信息化管理,推进等级婚姻登记机关建设。充分挖掘婚姻数据信息资源,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完善网上预约登记系统,为当事人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登记服务。及时进行历史数据补录和数据清理,逐步放宽补领婚姻登记证、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的受理机关和受理时限。积极推动立法改革,探索打破在户籍地办理婚姻登记的限制,让新婚当事人可以更加自主地选择步入婚姻殿堂的城市和地点。

8. 退役士兵安置管理系统:建立全县转业士官、复员士官、退伍义务兵人员数据库,严格按照国家安置政策及时接收和办理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切实加强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规范化管理。

9. 收养登记管理系统:建立全县收养状况数据库,推动收养信息与有关部门间信息共享工作。建立收养管理数据库,加强对收养登记机关、送养机构和收养评估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推进收养登记规范化建设。建立拟收养人、被送养人数据库,通过信息化建立健全有利于被送养人健康成长,公开、公正、公平的收养公示、收养评估和家庭选择机制,并为社会提供走失儿童查询服务。

10.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系统:建立全县流浪乞讨人员数据库,推动救助信息与有关部门间信息共享工作,为受助人员的甄别、核查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建立救助管理数据库,加强对救助站的信息化管理,推进等级救助站建设。完善救助数据库的深入挖掘和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并为社会提供走失人员寻亲服务。

11. 社会福利管理系统:建立儿童、残疾人和老年人等社会福利机构、福利企业审批运行机制,实现社会福利机构、福利企业和假肢矫形装配企业审批和年检等信息化管理,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管理水平,确保审批事项规范、公开、公正。

12.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一揽子管理信息平台,为建立制度完善、规模适度、组织健全、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支撑

13. 区划地名管理系统:建立全县区划地名数据库,实现区划调整、界线管理、地名命名更名和地名公共服务等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区划地名等地理信息服务。

14.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管理系统:建立全县城乡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基础信息库,实现城乡基层基础信息的动态管理,落实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规范城乡社区建设。

(二)建设全县民政公共服务平台

民政公共服务平台以民政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和数据库为基础,以民政门户网站、公益服务热线、公共信息亭等为载体,直接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信息化服务。主要建设内容:升级完善民政门户网站,利用互联网构建覆盖省、市、县三级民政部门的门户网站群,加快推进民政网上办事,为社会公众提供足不出户的公共服务,全面提升民政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全县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开通12349民政公益服务热线,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民政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

各级民政部门要把信息化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到“十三五”末,全县民政部门要选聘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统筹协调信息化建设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将信息化深度融入到民政业务管理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民政管理方式的转变。要将信息化工作列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民政考核内容,纳入民政工作年度目标管理,建立激励机制、问责机制和考核机制,定期通报信息化建设应用情况,推动民政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

(二)多方筹措资金,确保信息化建设资金到位。

信息化建设资金按照财政经费实行分级负担原则,县、乡(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分别由各级负责。各级民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广开渠道,多方筹措信息化建设资金,一方面要把民政信息化建设纳入当地政府信息化建设规划,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将民政信息化建设和日常维护运行经费列入当地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福利彩票信息化与民政业务信息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机制,综合利用民政系统内部资源。

(三)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既懂民政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要加强对业务骨干和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有事业心、责任感,能有效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具有高素质和高水平专业技能的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队伍;要打造专业技能发挥的平台,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确保信息化建设管理队伍的稳定;要采用多种形式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化培训,提高民政工作人员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用信息化思维梳理民政业务创新工作的能力,把各级民政业务骨干培养成为既精通民政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为推动全县民政事业科学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建立健全信息化标准体系,进一步优化信息化基础环境。

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和民政部信息化标准体系,结合我县民政信息化建设实际,制定全县民政数据、业务流程、信息资源共享和运行维护管理等标准规范,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标准技术服务和监督体系,规范全县各级民政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标准;按照国家和省电子政务总体规划要求,以县政府政务内网和互联网为依托,建设全县民政系统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建设各级民政部门内、外网物理隔离的机关局域网,实现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民政政务外网互联;按照“数字民政工程”统一技术标准,建设全县民政数据中心;按照民政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建设要求,加快建设县民政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有关要求,建设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和安全检查,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不断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建立统一的综合运维服务支撑体系,提高系统运维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信息系统容灾备份与应急恢复,建立本地和异地容灾备份中心,确保重要数据和政务信息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