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 > 重点领域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强农惠农政策解读

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访问量:

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为减少持续阴雨、暴雨等灾害性气候对粮油、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及水产、畜牧养殖带来的危害,县农业农村局结合我县生产实际,特提出以下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经济作物灾后生产应对措施

1.清沟排水。受淹田块退水后,要开田块四周围沟和纵横向腰沟,对大田块要增加腰沟密度,缩短蔬菜作物受水淹的时间,防止沤根烂根。尤其是大棚四周要深开排水沟,防止棚内积水,并及时加固、修复受损设施和棚膜。

2.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残留的杂物;对沾染泥污的植株可用清水小心洗除;对倒伏的植株要及时扶苗固定;对于已经感病的植株及时清除。同时,要做好植株调整工作,及时疏除过密的枝蔓、老叶、枯叶、病叶、病果等,以加大通风量,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3.追施肥料。长时间的雨水冲刷,土壤肥料流失较多,要抢有利天气进行补施薄肥。但蔬菜恢复正常生长之前,不能施速效化肥,可结合防病,喷施2-3次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待蔬菜恢复正常生长后,及时中耕追肥,宜采用少吃多餐的施肥方法,施肥量由少到多,由淡到浓。大棚内补充肥水,最好采用滴灌,不可大水漫灌。

4.耕地晒垡。雨后土壤易板结,应在土壤利水后及时进行浅中耕晒垡,以促使土壤熟化疏松、改善结构,促进根系恢复生理功能,提高吸水吸肥保墒能力。

5.防治病虫害。暴雨灾后易导致蔬菜物理性损伤,加上田间湿度较大,伤口极易感染病菌,易造成病害流行。要抢晴及时用药,有针对性地进行一次疫病、霜霉病、软腐病、根腐病、白粉病、叶霉病、蔓枯病、炭疽病等易发病害的防治,所用农药宜选择内吸性或速效性的品种。如芋头的疫病、西瓜的炭疽病、茄子的褐纹病、淮山的褐斑病,应及时对症下药,喷杀菌剂2-3次防治病害。

二、水稻灾后生产应对措施

1.抢排积水。灾后立即组织人力,集中设备排水抢救。早稻田抢排积水,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在高温烈日下,不能一次性将田水排干,必须保留适当水层,使水稻逐渐恢复生机。一次性排干田水,容易造成水稻枯萎,反而加重损失;阴雨天可将田水一次性排干,有利于水稻快速恢复生长。

2.洗苗扶苗。洪涝过后,稻田水质浑浊,叶片上附着大量泥沙、污泥,如遇高温天气,易使叶片组织坏死,水稻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受阻,从而影响产量。应在排水或退水、稻苗刚露尖时,用竹竿来回振荡,洗去茎叶上的污泥,或最好用动力喷雾器向茎叶喷清水洗苗。

3.追施肥料。排水后进行一次轻露田,随后结合灌浅水补追一次速效肥料。一般处于分蘖期的中稻和孕穗后期的再生稻头季稻,可亩追施尿素和氯化钾各3-5公斤。晚稻秧田可结合“送嫁肥”,亩补施尿素5公斤。

4.综合防治病虫害。受涝后水稻综合抗性减弱,加上高温高湿,易诱发纹枯病、稻瘟病和细菌性基腐病,要在露田活棵后尽早用药防治。纹枯病可亩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15-20克、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50-70克或10%已唑醇悬浮剂40-50克进行防治;稻瘟病可亩用7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40%稻瘟灵乳油100毫升或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0-50克等药剂防治;细菌性基腐病可亩用20%噻菌铜悬浮剂100克、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5克或57%氢氧化铜干粒剂30克等药剂进行防治。

三、畜牧业灾后生产应对措施

1.全面消毒灭源。暴雨过后,特别是被洪水浸泡过的畜禽养殖场极易滋生各种病原微生物,养殖户要严格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时清理积水、淤泥、粪便等,连续一周对全场及周边环境、生产工具、车辆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同时注意对饮水管道、水井及储水池进行消毒,确保饮水安全。

2.及时修复栏舍。要尽快疏通养殖场的排水通道,排除栏舍内的积水,及时修复、加固破损栏舍,排查安全隐患,检修电路,防止电线损坏,发现险情及时转移猪群,并做好警示。

3.清理浸水饲料。仓库进水,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饲料极易霉变。灾后要尽快清理仓库,分拣原料,受潮饲料原料视情况加以晾晒、除霉处理,并选择优质霉菌毒素吸附剂加以处理。被污水浸泡、发生霉变的饲料和原料不得饲喂,防止因其对猪场再度造成更大的危害。保持仓库干燥,可以选择生石灰等干燥剂吸潮,若有必要可以考虑应用工业抽湿机。

4.强化灾后防疫。为防止灾后牲畜口蹄疫、猪瘟、猪链球菌、禽流感等重大疫情的发生,应严格执行强制免疫措施,组织开展灾后免疫注射工作。对重大疫病实施紧急免疫,确保免疫密度,提高免疫保护水平。

5.加强饲养管理。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供给营养丰富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保持栏舍内的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做好通风及保暖工作,尽量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地面干燥,防止湿度过大和氨气过多而引发疾病。

6.加强灭虫、灭鼠工作。为了控制疾病的发生,必须采取紧急措施杀灭蚊、蝇和鼠。畜禽进行一次体外驱虫。

四、渔业灾后生产应对措施

1.及时修复水毁设施。对洪水冲毁的池塘,及时清除淤泥、消毒塘体,对池埂、堤坝和沟渠进行加高、加宽、加固,防止再次溃口或被冲毁,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准备工作。

2.强化消毒防止疫病。洪灾后的养殖水体因流入大量泥浆、地表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外来水源等,水体浑浊,透明度低,病原菌复杂繁多,为防止灾后疫病暴发与传播,要及时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处理。水体消毒可定期使用生石灰、二氧化氯、二溴海因等国标渔用药物全池泼洒,并用微生态制剂改良水质。

3.加强水质监测调控。增配增氧设施。定期泼洒生石灰,适时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以改善水质及底质;种植水浮莲、空心菜等浮性水生植物,净化池塘水质。

4.死鱼无害化处理。洪灾过后常出现大量死鱼,应及时打捞死鱼,迅速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忌将死鱼随便乱扔。无害化处理措施包括深埋死鱼、集中高浓度消毒剂处理、集中高温处理等。水灾过后,还应强化渔业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的意识,对打捞死鱼的工具、器皿、人员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病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