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 > 重点领域 > 三大攻坚战 > 乡村振兴

全南中寨:巧用“加减乘除”法 打出安居组合拳

访问量:

易地扶贫搬迁搬出来是手段,稳得住、能致富才是最终目标。换届以来,中寨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怎么办的问题,以持续发力后续扶持为目标,以打造幸福安居易地搬迁安置小区为平台,以精准实施“四个一”工程(一批岗位、一片菜地、一类活动、一套制度)为举措,巧做“加减乘除”法,打出安居富民组合拳,积极探索脱贫户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新路径,彰显了富民富志新成效。

一、提供一批岗位,就业增收做“加法”

主动对接,积极推进“一户一就业”。乡党委、政府组织人员主动上门了解民情诉求。对于有务工需求的,就近介绍到乡自然之星有机蔬菜基地、金苒鸽厂、县级工业园区等务工,对于需要顾家的妇女和年龄偏大不便外出的,推介到就业帮扶车间务工,对于不便到厂务工的农户,社区统一安排公益性岗位,将脱贫户从“田间+地头+厨房”带到了“作坊+车间+工厂”,实现了搬迁户按需择业、就近上岗。通过企业用工、创办就业帮扶车间、公益性安置等方式,拓宽了就业渠道,实现了家家有岗位、户户有收入的目标。跟踪服务,扶持企业发展壮大。自全南县中寨乡扬民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中寨以来,乡党委政府为帮扶车间提供保姆式服务,全程代办审批手续,全力做好咨询和协调服务,确保企业能够安心发展,提供稳定就业平台。目前帮扶车间一共有32名,其中吸纳脱贫劳动力8人。筑巢引凤,吸引“名牌”企业到乡落户。中寨乡引进了总投资1.38亿元的金苒鸽文化产业科技园,建成全省最大的肉鸽养殖厂,为周边提供近300个就业岗位,人均工资可达4000元;建成1040亩高标准钢架大棚,引进自然之星种植有机蔬菜,稳定带动296名周边群众就近务工;投入357.08万元衔接资金,建成赣州农圃有机化肥厂,为搬迁户提供优质岗位。

二、划出一片菜地,生活支出做“减法”

打造便民菜篮子。实施易地搬迁“微田园”帮扶项目,乡政府无偿提供菜园地,投资6万元对安置点附近3亩闲置农地进行整理,满足搬迁户日常种菜需求的同时,既节省了生活开支,又美化了环境。同时,小区安置点内推选1名楼长,将土地按人口多少分到楼长,再由楼长根据搬迁户实际需求进行划分,并设置每个地块公示牌,凡是已入住搬迁户,不论贫困搬迁户还是同步搬迁户,均可分到菜地,既方便了菜地管理,又确保家家一分地,户户有菜吃。乡党委政府围绕易地搬迁点强化周边配套设施,除了设置“微田园”等,还就近设置了幼儿园、儿童之家、垃圾中转站、卫生院、篮球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便民服务大厅、农商银行等,为搬迁户安居置业提供设施保障。

三、开展一类活动,内生动力做“乘法”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通过开展赣南新妇女运动、文明家庭、清洁家庭、好人榜评选等,教育引导群众提升精气神、弘扬正能量,激发贫困户自我求变的内生动力。评选活动由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开展,覆盖搬迁点脱困户与非贫困户,每季度评选1次,每次评选不少于10人,年内不重复评选。评选通过个人申请、联合提名、楼长推荐等方式确定,经小区业主代表大会投票产生最终人选,公示3日无异议后通过链接积分兑换物进行物质奖励,并在公示栏张榜公布,提高了搬迁户荣誉感和自豪感。今年以来,中寨乡易地搬迁点共计开展评选活动3次,发放洗洁精、洗衣粉、食用油等共计30件次,通过开会表彰和物质奖励双重激励,极大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有效激发了群众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动力。

四、建立一套制度,纾困解难做“除法”

坚持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作为延伸工作触角的一部分,补齐社会治理短板,消除搬迁户急难愁盼问题,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推行“五声”工作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通过建立“一次性告知制度”“搬迁社区管理制度”“便民服务中心管理制度”“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度”等系列制度,做到群众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谈有“笑声”、走有“送声”、事有“回声”,让搬迁群众有“家”的感觉。在社区设立图书阅览室、道德评议室、儿童之家、“学习强国”线下学习室、卫生间、书画社、电子阅览室、亲情连线等功能室,全天候向搬迁群众开放,满足搬迁群众学习、休闲、娱乐需求。努力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组建“新乡贤”纠纷调解志愿者服务队,解决易地搬迁社区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圈地种菜、飞线接电等人居环境治理难题,消除矛盾隐患16余处,解决群众诉求、困难8件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投入5万余元,新增增压水泵3个,新增13个声控灯,获得群众的一致点赞,搬迁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