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南县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中的难点堵点,对标深圳标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高效开工一件事”集成改革,着力解决项目前期方向不明、中介服务效能不高、审批手续繁杂等突出问题,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为项目快速落地、高效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一、优化审前服务,变“被动找”为“主动送”。着力解决项目前期企业“不知从何下手”“多头跑、多次跑”等难点堵点,有效提升审前服务的精准性和主动性。一是流程一图清。针对社会投资建厂房类项目,创新推出《全南县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流程四色图》,以绿、橙、蓝、黄四色清晰标注审批主线、审批辅线、中介服务、并行办理四类事项,图表式将报建流程及所需材料列入流程图,附上二维码,使服务对象对项目审批流程、审批事项及所需材料一清二楚。二是材料一本通。汇编《全南县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示范样本(社会投资建厂房类)》,标明每一个审批事项办事指南、申请材料及电子结果物样本,并附上二维码,企业可以更加便捷、清晰地获取“全流程、全要素”申报指引,让企业办事“一看就懂、一填就对、一办就成”。三是服务一体诊。充分发挥项目审批服务专班和“暖南”帮办代办队伍作用,在企业明确投资意向后,由行政审批部门牵头组织召开项目“MDT(多学科诊疗)问诊会”为项目“把脉”。通过提前介入、联合会商,帮助企业理清审批关键节点和先后顺序,量身定制差异化的审批“服务清单”,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为企业顺利推进项目创造条件。
二、提升中介服务,变“反复评”为“一次审”。针对项目前期中介服务耗时长、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着力推动中介服务集约化、规范化。一是“多介合一”打包办。鼓励企业根据项目实际,将环评、能评、水保等前期涉及的部分或全部中介服务事项,统一打包委托给一家综合资质强的中介机构。由该机构作为总牵头,统筹协调各环节、并联推进,实现“一家牵头、并联推进、高效办结”,有效解决企业多头对接、反复协调的困扰。二是“多评合一”集中审。将项目前期需开展的环评、能评、水保等技术性评估事项,整合形成“多评合一”清单。推行“一会审查”机制,通过召开联合评审会,对同一项目多个评估事项进行集中评估、统一审查、整体反馈,避免企业重复提交材料、多次接受评审,有效压缩评审周期。三是“多措合一”强支撑。通过引进、培育或平台公司整合优质中介服务资源,培育一批涵盖投资咨询、勘察设计、造价、项目管理等全链条的中介服务机构,为项目推进提供坚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创新审批模式,变“证照繁”为“一证通”。通过“并、减、联”,持续提升审批效能,让“开工系列事”变为“一件事”。一是并联审批“一表申请”。探索将项目开工前可能涉及的11个单位23项审批事项实行“跨部门大并联”,将16张申请表精简合并为1张《全南县工程建设项目“高效开工一件事”审批申请表》,企业“按需点单”自主选择所需办理审批事项,即可申请“开工许可”阶段所有审批事项,有效解决“多头跑”“多次跑”问题。二是极简审批“一减到底”。推行“三个免提交”“容缺+承诺+信用”审批模式。将审批需要的材料分为主审材料、容缺材料、部门共享(免于企业提交)三类,企业提交主审材料后即可进行审批程序,大幅降低项目启动门槛。据统计,通过对标深圳工程项目审批规则规制,审批材料由73项缩减为30项、精减率达58.9%,审批时限由19个工作日压缩至8个、提速57.89%,有效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三是数字赋能“一证准建”。依托现有工改系统定制模块,探索推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三证合一、同步办理配套事项的“3+N”审批新模式。通过电子证照集成,自动生成《全南县工程建设项目开工许可证》,并附有各审批事项电子证照二维码,有效减少企业亮证次数,实现电子证照数据循环使用。

地址:江西省全南县含江路14号 邮箱:Jw_qn@ganzho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