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 > 决策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全南县政府工作报告

访问量:

——2021923日在全南县第十

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全南发展史上极其不易、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抢抓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机遇,担当实干、狠抓落实,较好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五年奋力拼搏,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实施重点项目586个、完成投资422.86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期间的3.18倍及8.03倍;引进落地重大项目125个,合同金额1024.61亿元,是“十二五”期间引资总额的14.25倍。在重大项目的支撑带动下,GDP年均增长7.7%,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3.4%,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9%,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3.6%。人均GDP增速稳居全市前6,财政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分别突破10亿元、40亿元和9000万美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8%、12.3%,分别突破3万元和1万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大部分指标增速稳居全市“第一、第二方阵”,连续获评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先进县,首次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先进县。

五年攻坚克难,同步小康如期实现。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圆满收官,8个“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全部退出,4626户15365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35户1003名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连续4年获评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好”的等次,被评为全市脱贫攻坚先进县。污染防治坚决有力,全县过境断面水质、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质全面达标,森林覆盖率达83.39%,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99.2%以上,稳居全省前列,成为全市首个生态乡镇全覆盖的县,被列为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获评省级森林城市、省级生态县、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各类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政府债务指标控制在合理区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战果,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公众安全感始终保持全省前列。全力以赴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牢牢守住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底线,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五年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产对GDP增长贡献首次超过二产。全域旅游井喷发展引进旅游项目总投资超200亿元,天龙山景区、雅溪古村景区被评为国家4A旅游景区,新增2个省4A、3个省3A乡村旅游点,旅游配套体系日益完善,获评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超10亿元,入选第二批、第七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被评为省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电子信息产业加速集聚,引进电子信息企业50家,初步形成了集专业材料、面板、摄像头、显示模组、显示器等链条完整的光电显示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度提高到55.5%。工业园区获准调区扩区,面积增长1.6倍,建成标准厂房62万平方米。现代农业提质扩面,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建成高标准农田2.06万亩、规模以上设施蔬菜基地47个、钢架大棚面积突破1万亩,年蔬菜播种面积11.88万亩、林下经济作物14万亩、芳香花木10万亩,打造富硒农产品带4个,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个,获评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县。

五年整体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区面积从8.98平方公里扩大至12.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54.38%。老城区旧貌焕新颜,县城主干道全部实现“白改黑”,梅子山公园、解放桥、河边街等项目相继建成;改造老旧小区5个、棚户区3546户、主要街道风貌28.9万平米,宜居指数全面提升桃江新区平地起新城,教育园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中西医结合医院等重大项目拔地而起,功能配套日臻完善;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工作连续两年获全省综合先进。南迳芳香小镇跻身全国特色小镇,示范镇建设考核连续两年全市第一。以全域旅游理念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拆除农村“空心房”和危旧土坯房388万平方米,新(改)建农村标准公厕101座、农村户厕3万座,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33处,打造了近千个“五美村庄”和1万多个美丽示范庭院,获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国家卫生县城、全省首批美丽宜居示范县、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优秀县。智慧全南加快建设,城市网格化管理更加精细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不断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连续两年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五年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更加充沛。党政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机构职能体系更加完善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新行政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县行政审批局挂牌成立。“赣服通”全南分厅全面升级,编制公布权责清单3855项、公共服务事项清单653项,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率达93.4%。全面推行“五办”服务,企业开办时间从2个工作日压缩至0.5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一般登记业务由180个工作日压缩至120个工作日以内。持续推进降成本优环境,累计为企业减负6.54亿元,被评为全省营商环境优化县。农村房地一体确权发证工作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县属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国有资产整合实体化运作加快推进,县发投集团成功在上海证交所发债。争资争项成果丰硕,争取上级到位资金102.02亿元,年均增长20.1%。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13倍,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载体数量增长18倍,连续2年获评全省专利工作进步十强县。

五年倾心为民,百姓福祉持续增进。民生投入109.1亿元,是“十二五”的2.3倍。新(改、扩)建道路526公里、改造危桥40座,分别“十二五”的3倍、6.6倍。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达20万千瓦,14.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电网改造全面完成。乡村河道得到有效治理,整治河道51.96公里,新增堤防护岸64.13公里。扎实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新增城镇就业11953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7297新建新全南中学、燕园实验中学、公办幼儿园,改扩建城乡学校34,新增学位1.4万个,高质量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立,城乡居民医保体系基本全覆盖。6631户住房困难群众喜圆安居梦,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从30张增至41张。新县人民医院投入使用,中医院搬迁扩容,建成中西医结合医院,改(扩)建5所乡镇卫生院、69所公有产权村卫生健康服务医疗机构业务用房面积增长4.3倍。食品药品安全形势良好,获评全省首批食品安全治理示范县。军民共建扎实开展,获评全省双拥模范县。书香全南建设深入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乡风文明不断提升,获评全省文明城市。

五年自我革新,政府效能全面提高。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政府执行力、公信力进一步提升。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建议和提案的办复率、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为100%。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获评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全面依法治市优秀单位。扎实开展“五型”政府建设,大力整治“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收集办结12345政务服务平台等各类民生诉求2551件,办结率100%,县政府获评2019年全省政府系统“五型”政府建设先进集体,荣获首批“五型”政府建设示范县与此同时,国防教育、消防救援、民族宗教、审计、统计、外事、对台、人防、地震、气象、科协、档案、供销、地方志、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计划生育、红十字会等工作均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五年很短,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五年也很长,印证了每一个奋进的足迹,记录下每一滴辛勤的汗水。五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脚踏实地、攻坚克难,干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难事好事,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五年时间,我们获评国家、省、市表彰和荣誉193项,举办省市县重要会议、赛事和活动26项,51次在省市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全南的凝聚力、影响力空前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全面提高,为“十四五”乃至更长远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积蓄了强大后劲!

过去五年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正确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科学谋划的结果,是历届班子奠定基础、厚植优势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领导、老同志,向各人民团体、驻县单位、武警官兵、消防指战员、政法干警,向对口支援的商务部、国开行以及所有关心和帮助全南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五年拼搏竞进,信心愈发坚定;五年砥砺前行,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深感受到,推动全南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和维护党的核心领导地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决策部署,推动党的建设在政府系统走深走实,才能确保政府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进。必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只有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在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必须始终拉高工作标杆,只有把精力用在干实事上,把功夫下在求实效上,向先进学习、向典型看齐,干就干成一流、做就做到最好,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才能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创造新时代“第一等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只有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汇聚起全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赢得未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不强的县情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财政收支矛盾、民间投资活力不足的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偏弱的现状还未得到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还存在一些短板;政府系统少数部门作风还不够扎实。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安排

今后五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刚刚闭幕的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为我们绘就了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号角,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决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就一定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任务,在推动全南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和县委决策部署,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更高水平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产业转移承接地、旅游康养目的地、农副产品直供地、对接合作新高地,加快建设全市乃至全省的乡村振兴先行区、生态文明样板区、城乡统筹示范区、品质生活引领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彩全南篇章。

今后五年,我们的预期目标是:GDP年均增长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6%左右,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7%左右、9%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6.5万吨左右,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任务,在特色工业、全域旅游、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取得重点突破。

上述目标的提出,综合考虑了宏观经济形势、新冠疫情影响等因素,紧跟省市要求,契合全南实际,既保持了合理速度、更好引导市场预期,又为转方式、调结构留有余地,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突出工业倍增升级,打造大湾区产业转移承接地,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打造特色工业集群。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扶持壮大佳信捷5G、华派光电、络鑫电子等骨干企业,围绕光电显示、电子基础材料、5G智能制造等细分领域,链条式、整体式、抱团式引进企业,形成企业集群发展、配套发展、协同发展的“雁阵效应”,力争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度达65%以上,成为赣州电子信息产业带上的重要节点;着力培育金属新材料产业,建成盛全铁锂新能源、瑞隆科技正极材料等项目,壮大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产业;以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推动稀土新材料、氟新材料向产业链后端延伸,力争把电子信息产业和金属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积极策应国家“新基建”战略,加快布局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产业,抢占数字经济发展新风口。

做强园区承载平台。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完成新一轮扩区调区。大力建设镇仔工业园,完成园区“三通一平”,推进园区道路交通、仓储物流、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落地锆铪产业园、赣锋锂业、新资源稀土等重大项目,把镇仔工业园打造成全南工业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加快建设田心产业园,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深入推进园区“两型三化”管理提标提档行动,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完善土地开发利用机制,清理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和厂房。探索园区市场化建设和运营模式,规划建设园区一站式服务中心,打造智慧园区、绿色园区、服务园区。协同推进赣粤产业合作试验区“三南”片区建设,探索与大湾区城市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

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持续深入开展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升至2.2%以上。支持松岩冶金、瑞隆科技、晶晖锆铪等企业技改扩能、转型升级,确保技改投入年均增速达到35%以上持续推动“产学研用”园区满园扩园,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实质性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产学研基地等,支持企业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每年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个以上。构建更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体系,用好驻外人才工作站,拓宽招才引智渠道,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

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大湾区旅游康养目的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提升旅游业态聚焦景、城、乡一体化发展,围绕“四条精品线路”“四季旅游产品”,不断建设提升景区景点。加快推进鼎龙·十里桃江二期、三期建设,建成桃江秘境、鹿溪谷、温泉水世界、野奢动物王国等景点,打造对接大湾区的门户景区、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网红”打卡地。完成天龙山景区禅修康养、营地度假等板块建设,巩固提升雅溪古村、攀岩小镇等景区景点,新增2个国家4A旅游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4A乡村旅游点,形成覆盖全域、全天、全季的旅游产品体系。突出发展康养旅游,以鼎龙·十里桃江为核心,开发多层次、差异化康养产品,构建观养、食养、居养、疗养、动养“五养”结合的大康养格局。加快推进狮子寨开发建设,引进市场主体投资建设天排山、三将军等项目,增强旅游产品供给,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旅游强县

完善要素配套。加快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服务水平。引入专业化管理团队和管理人才,抓好“智慧旅游”建设,规范景区运营管理、提升景区服务品质。深入挖掘全南特色餐饮,做旺河边街、港澳台街区、阿婆渔村等美食街区。持续完善住宿接待设施,新增2家四星级酒店、2家精品文化主题酒店、10家以上星级标准旅游民宿。建成全域旅游交通服务中心,建设3个以上房车营地或驿站,构建“快旅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合理布局“全南好礼”旗舰店、夜购步行街区,拓展旅游商品线上销售,促进旅游购物消费升级。着力打造一批体现全南特色、彰显文化底蕴的演艺节目,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玩得好。

扩大宣传营销。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持续叫响“绝美全南更胜画”旅游品牌。强化线上营销,加强与途牛网、携程网等OTA平台对接合作,借助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和自媒体制造网络热点,多渠道推介全南旅游IP、旅游歌曲和文创产品。加强线下推广,抢抓赣深高铁开通机遇,开通龙南高铁站至全南县城和景区直通车;面向赣州周边和大湾区客源城市,加大广告投放力度;主动融入大湾区旅游合作联盟,与大湾区旅游协会、知名旅行社深度合作,大力推进“引客入全”。积极承办重大会议、大型展览、体育赛事,办好桃江旅游文化节、客家美食节等节会,力争游客数量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0亿元。

(三)大力发展品质农业,打造大湾区农副产品直供地拓展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全面提升农业品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毫不动摇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万亩以上。大力发展高山蔬菜农业主导产业,改造提升原有设施基地,提高基地运营和种植水平,引进职业菜农,培育基本菜农;拓宽蔬菜销售渠道,推动新鲜蔬菜常态化、规模化供应大湾区。策应江西中医药强省战略,着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稳步扩大灵芝、草珊瑚、厚朴、黄精等中药材种植规模,引进知名药企建设中药材生产基地,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支持发展芳香花木、脐橙、葡萄、油茶等特色农业产业。适度发展生猪清洁化养殖,确保生猪稳产保供,争创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解决土地撂荒问题。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小型农业机械推广与应用,提升灌区续建配套水平加快土地综合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加快补齐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短板,建成江西供销(全南)冷链物流园、粮食应急储备库、智慧物流园、蔬菜冷链冷库中心等项目,构建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一体化的农业产业体系。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建立衔接大湾区的绿色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溯源体系,促进农产品产业链深度融入大湾区。积极开展品牌创建和绿色、有机认证,加强“新三品”培育,打响全南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富硒产业,编制富硒特色农业发展规划,新认证富硒农产品3个以上、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4个以上,举办富硒农产品发布会和展销博览会,推动全南富硒农产品畅销湾区、走向全国。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打造农产品电商孵化创业中心;加快推进金苒鸽文化产业科技园等项目建设,引进落地一批农业龙头加工企业,建成一批田园综合体和休闲农业精品园区。

(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打造大湾区对接合作新高地,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补齐交通短板,加快推进寻全高速西延、三南快线全南段、鼎龙通用机场等项目建设,实施X877龙下上湖至社迳江口公路升级改造、G535汶坑至吊兰寨公路改造、G535天龙山至城厢段公路改造等项目建设,推动赣广高铁、井大高速南延列入国省路网规划并尽快组织实施,加快融入大湾区“两小时经济生活圈”。新建5G基站200个以上,基本实现县乡村全覆盖。引进物流龙头企业建立区域分拨中心区域配送中心,完善面向大湾区的双向畅通物流配送网络。

推动营商环境无缝衔接。树立“凡是大湾区能做到的,我们也要做到”的理念,全面对标大湾区,梳理解决影响营商环境的问题,推行企业入全“无差别”办事体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推行链上政务、智能审批、智慧服务,实现政务服务“一次不跑、全程网办”。加快县级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打通部门数据壁垒。用好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深化“大众评公务”活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包容审慎的监管机制。持续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落实减税降费系列政策,着力减轻企业负担,切实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推行政企圆桌会议制度,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推动产业合作融合互补。充分发挥商务部、国开行对口支援优势,积极开展争资争项,完善大湾区对接会商机制,深化与大湾区上市企业、跨国公司的商务洽谈和经贸合作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坚持完善政策、强化考核,建强专业招商小分队,建立项目准入清单和评价体系,形成全员大招商、招大商的工作格局;坚持尽锐出战、招大引强,瞄准国际国内500强、知名跨国公司、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和大型央企,大力开展“三请三回”“三企入赣”以及专场招商推介会,力争引进“5020”项目20个以上,引进百亿元以上项目取得新突破;坚持精准发力、强链补链,围绕电子信息、金属新材料、现代旅游、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招引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及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形成重大项目纷至沓来、配套企业争先落户的良好态势。

(五)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建设乡村振兴先行区,争创高质量发展新业绩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5年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人员”重点关注、及时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规划建设上窖水库,提高北部乡镇供水能力;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带动增收实效;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强化就业动态监测,推动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持续稳定增收。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管好用好各类扶贫资产,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深化农村重点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盘活用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增加农民资产收益。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建设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健全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

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完善“五定包干”村庄环境常态化长效管护机制,深入开展乡风文明行动,构建“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群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自发性,营造人人参与治理、户户提升环境、村村展现新貌的浓厚氛围。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提高农村改厕质量,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建立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市场化建设和运维模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基础整治向品质提升迈进。加快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抓好乡村建筑风貌的保护传承和管控塑造,创建美丽宜居村庄50个以上、美丽宜居庭院2万个以上,建设新时代“五美”乡村。

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样板区,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高标准打好蓝天保卫战,全面推进“五气”同治,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定在93.8%以上全方位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实施河(湖)长制,扎实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污水治理等专项行动,实施县城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等工程,推进城区、园区和乡镇生产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确保过境地表水质保持Ⅲ类以上。高质量打好净土保卫战,全面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白色污染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收集处理,严格管控土壤污染风险。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土地综合整治、废弃矿山治理等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加强桃江水系的管控和保护,桃江湿地生态修复100公顷;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岸坡整治17公里,提升流域防洪能力。深入实施林长制,抓好国土绿化、森林资源管护、森林质量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改造低质低效林13.26万亩,建设林区护林防火天网监测系统,守护好绿水青山、生态家园。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系统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坚决不引进“两高”项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健全生态保护制度,扎实推进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加快推进新能源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陂头抽水蓄能、大唐乌梅山二期、国电投新能源等项目;大力发展生态节能环保产业,推动矿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传统产业清洁化生产、循环化改造,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省零碳产业创新区。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区构筑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坚持“四精”理念深入开展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行动。加强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实施解放桥至双龙牌坊沿江市政工程,打通“一江两岸”“最后一公里”。全面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完成文化广场、百年广场改造,实施自来水厂扩容和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有序推进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中村”改造,增设停车位1500个、加装充电桩300个,支持有条件的小区加装电梯。由点到面、成片推进桃江新区开发建设,高标准、高品质打造桃江新城。持续优化交通路网,打通城区“断头路”,实现新老城区紧密衔接;加快提升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体、农贸市场和市民中心,不断完善教育园区,提升新区人口导入和产业承载能力;实施城市“微改造”,实行拆旧建绿、见缝插绿,布局一批小游园、小绿地,科学衔接城市组团,促进产、城、景深度融合。强化精细管理,建成智慧城市指挥中心,深化城市网格化管理,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绿地养护市场化运作,力求做到“主街主道很干净、背街小巷更干净”,争创国家文明县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坚持产业兴镇、特色强镇,出台政策鼓励支持镇域经济发展,引导乡镇经济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探索建立乡镇招商项目奖励机制,培植做大乡镇财源。盘活乡镇资源资产,设立乡镇产业发展基金,扶持壮大镇村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力争所有村经营性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扎实推进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有序推进示范镇创建,加快补齐圩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加快推进城乡融合。优化城镇总体布局,支持南迳镇、陂头镇打造区域中心镇推动县域南北两翼协调发展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改造木金桥、周布桥等一批危桥,构建连接城乡、安全畅通的公路网络。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巩固提升农村电网、农田水利、宽带网络、燃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制定实施鼓励农民进城入镇的政策措施,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推动农民向城区、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梯度转移,力争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以上。

(八)持续提高民生品质,建设品质生活引领区,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合力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等重点人群就业帮扶力度,扎实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面推行“尊崇工作法”,高标准建设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不断提升双拥共建质量。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特殊群体关爱帮扶,持续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等工作。提升养老托育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推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80%以上;落实好三孩生育政策,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让群众安居乐业、无后顾之忧,构建更高质量的幸福全南。

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改、扩)建20所中小学校及公办幼儿园,建设校舍面积11.76万平方米、体育运动场2.5万平方米。全面建成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5%以上;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大校额,加快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积极适应新高考改革,推动全南中学打造省级特色普通高中,确保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2%以上;力争职业学校升格普通中专,大力发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强新时代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用好教育发展基金,持续推进奖教奖学,营造全社会支持教育、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着力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新建文化艺术中心、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历史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提升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群众对全南教育更放心、对全南文化更自信,构建更高质量的书香全南。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落细落实防控措施,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固防线。推动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尽早投入使用,加快县人民医院康复大楼、疾控中心大楼、疫情防控集中收治病区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全县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扎实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医疗资源下沉,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就诊率。积极与大湾区建立品牌医联体和专科联盟,推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继续柔性引进高端医疗人才,联合培养全科医生、紧缺专科型医生。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让群众就医更有保障、健康生活更加普及,构建更高质量的健康全南。

建设平安和谐全南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减灾和应急能力,持续稳定安全生产形势。巩固省级食品安全治理示范县创建成果,切实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深入开展重复信访、信访积案集中化解专项行动,加大矛盾排查化解力度。纵深推进全面依法治县和法治政府建设,启动推进“八五”普法,增强社会法治意识。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入推进“雪亮工程”、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推进基层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构建“多网合一”的社会治理网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确保公众安全感满意度始终保持省市前列。全面做好金融、政府债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风险的底线。做到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构建更高质量的平安全南。

各位代表!新征程赋予新使命,新形势呼唤新作为。全县政府系统将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五型”政府建设,不断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政府。我们将以忠诚为魂,始终坚定政治立场。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的决策部署,确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将以实干为要,始终强化担当作为。把狠抓落实作为政府天职,大力弘扬严实作风,凡事想在先、干在前,处处创一流、前列以拼劲韧劲破解矛盾难题以苦干实干推动事业发展。持续增强“八项本领”,全面提升“七种能力”深入整治“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让务实肯干担当有为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我们将以民生为本,始终做到勤政为民把全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围绕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托幼等生活需求,尽心竭力办好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我们将以法纪为先,始终保持清廉本色。深入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职尽责,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深化廉洁政府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始终保持清正廉明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奋楫扬帆再启航。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苦干实干、奋力拼搏,着力打造“四地”、加快建设“四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彩全南篇章!




注释

①“五办”服务:异地办、一次办、延时办、帮代办、无证办服务。

②“五型”政府:忠诚型、创新型、担当型、服务型、过硬型政府。

③“三大战略、八大行动”:“三大战略”指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八大行动”指工业倍增升级、科技创新赋能、深化改革开放、乡村全面振兴、城市能级提升、美丽赣州建设、提高民生品质、党建质量过硬行动。

④“三通一平”:指水通、电通、路通和场地平整。

“两型三化”“两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三化”智慧化、绿色化、服务化

“四条精品线”:绿色康养、客瑶文化、生态休闲、运动健康四条主题精品旅游线路。

“快旅慢游”:游客花费在旅途中的时间越来越短,留在景区景点的时间越来越长。

“新三品”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

三请三回请乡友回家乡、请校友回母校、请战友回驻地。

“三企入赣”:央企、民企、外企入赣。

5020”项目:国家级开发区每年至少引进一个投资50亿元产业项目省级开发区每年至少引进一个投资20亿元产业项目

“五定包干”:定管辖范围、定管护标准、定管护责任、定管护经费、定考核奖惩。

“五治融合”: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

“五美”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

“五气”同治:全面推进控煤、治企、管车、抑尘、禁燃。

“两高”:高能耗、高污染。

“四精”理念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

“三医联动: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

合一党的建设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现有网格整合统一社会治理网格实现资源共享力量整合

“八项本领”: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七种能力”: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三重一大”:指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