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南县把一件件民生小事当作“头等大事”来办,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入手,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严格落实“双减”政策,科学提升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建设品质生活引领区,把一份份“民生清单”变成一幅幅幸福图景,交出了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
时值冬日,全南县桃江北岸解放桥至双龙牌坊段全线贯通后,休闲散步的市民络绎不绝,焕然一新的住房和宽阔整洁的游步道赢得了群众的一致点赞。以前,这里是“一江两岸”的隐痛,房子陈旧破烂,环境脏乱差,市民沿江散步都得绕行。如今,通过老菜市场周边老旧小区改造,打通最后一百米,“一江两岸”全线贯通后,沿江景观精彩呈现,民房墙壁穿上“外衣”,摇身变成一道亮丽风景线。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全南县坚持走高质量民生保障之路,八成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用于民生实事,奋力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展现新作为。全南深入开展城市功能品质再提升行动,投资3000万元实施解放桥至双龙牌坊沿江市政工程,全面贯通“一江两岸”最后一公里,惠及居民249户;升级改造县文化广场,完成县第二小学安置房片区、老食品厂家属房等老旧小区改造,有效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满足更多居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随着江西供销(全南)冷链物流园、快递分拨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一期)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相继建成,全南县城市环境品质和市民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获评全省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先进县。 伴随着优美的下课铃声,全南县第三幼儿园的孩子们走出明亮的教室,穿过崭新的操场,乘坐温暖的校车踏上了回家的路。“这所幼儿园干净漂亮,功能也更齐全,我家孩子现在天天都盼着上学。”前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廖清峰看着美丽的校园感慨道。 教育是民生之基。全南县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建成全南县第三幼儿园,提高学前教育公办园比例;改造提升城乡薄弱学校,完成燕园实验中学、职业技术学校改(扩)建,新增学位1830个,巩固提升“双减”成效,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对全县34所城乡学校进行校舍改扩建、校舍修缮及校园文化建设,新建11所学校塑胶运动场,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实现五个“全覆盖”,基础教育办学质量全面提升。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走进全南县第二中学,只见学生们坐姿端正,一笔一捺间所写作品横平竖直,结构匀称,整体美观。这是全南县落实“双减”,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幕。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全南县成立了县“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出台了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探讨“双减”背景下有效的教学方式,着力打造优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实现学科类机构全部清零;积极开展义务教育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深入推动足球、攀岩、歌舞、武术、非遗文化等进校园活动,开展朗诵、书法、舞蹈、音乐、围棋等社团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诊疗室、观察室、药房……走进全南县南迳镇中切村村卫生室,宽敞明亮的功能室、干净整洁的床铺、舒适漂亮的座椅一应俱全,这是一个标准化乡村卫生室的基本配置。“现在村卫生室条件好了,附近村民看病拿药也更方便了。”正在为前来看病的陈大爷拿药的医生谭勇民笑着说。 解决百姓看病就医的“最后一公里”是基层医疗改革的重要一环。全南县坚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根本,抢抓苏区振兴、中部地区崛起等发展机遇,大力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1300多万元启动村级公有产权卫生健康服务室标准化建设,按照“县建、乡管、村用”的办法,新建39所“八室一间”标配公有产权卫生室,并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手术床、医保刷卡器、血压计等器械采购,确保新建村卫生室“四有三无”达标。同时,为更好服务村民,村卫生室除了为村民诊治一般性疾病,还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并且每年定期开展健康体检,为百姓提供防治指导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为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全南县不断完善“硬件”和“软件”,夯实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全南县强化项目建设,投资1.2亿元新建县人民医院,投资1.43亿元新建了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投资8000万元对县中医院进行了整体搬迁;加大医疗设备投入,筹资8600余万元采购了德国进口1.5T核磁共振、美国进口64排螺旋CT等一大批高精尖先进设备,建设了检测指标齐全、功能完善、诊断迅速的检验室;加强人才引进,县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等开展合作,柔性引进人才24名,有效提高了全南县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